編者按 為深入貫徹落實全國兩會精神,對表中央一號文件,充分展示濰坊拓展創新“三個模式”、推進鄉村振興融合化發展、培育壯大農業新質生產力的豐碩成果,生動展現農業增效益、農村增活力、農民增收入的鄉村全面振興濰坊畫卷,濰坊市融媒體中心(濰坊傳媒集團)、濰坊市農業農村局組織開展“鄉村全面振興走在前·新質農業看濰坊”大型采訪活動,組織各傳播平臺全媒體記者,進行蹲點式、行進式采訪,挖掘、展現濰坊市扎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創新實踐和成功經驗。
即日起,濰坊市融媒體中心各傳播平臺聯動推出“鄉村全面振興走在前 新質農業看濰坊”欄目,下設“新農人”“新農技”“新型經營主體”“新產業新業態”等子欄目,并定期推出蹲點調查。敬請關注。
新派訊 “天上甘露美,昌樂西瓜甜。”昌樂因盛產西瓜而遠近聞名,很多農民因此發家致富。然而,紅河鎮高家澇洼村村民高鳳貴卻獨辟蹊徑,成立家庭農場種起了藍莓,探索出一條別樣的致富路。
初夏,趁藍莓花開正旺、果實正潤,記者走進高家藍莓家庭農場,見到了寄情“莓”好事業的新農人高鳳貴。
一番寒暄過后,高鳳貴帶記者參觀起他的藍莓種植大棚。只見一排排“大花盆”整齊地擺放著,1米高的藍莓樹在盆內舒展著“腰肢”,白色的花、綠色亦或藍色的果相互依偎,散發出淡淡的香。已經成熟的果實顆顆碩大飽滿,猶如藍寶石般璀璨誘人。
在經過兩年的露天種植后,高鳳貴把藍莓“請”進了大棚。記者注意到,棚內配備了智能化滴灌、噴灌系統和溫度、濕度控制系統,通過精準調控,確保了每一棵藍莓得到充足的水分和養分。
藍莓素有“漿果之王”的美譽。細看,這些藍色小漿果被一層“白霜”包裹,高鳳貴告訴記者,這些是藍莓自身分泌的糖醇類物質,富含多種天然果糖、果酸等營養物質,是自然生成的果粉,極具營養價值。
高鳳貴隨手摘下幾顆深藍色的成熟果實遞給記者品嘗,“咱們這里的藍莓生長環境干凈,可以直接吃。”輕咬一口,綿軟多汁,口感和風味很是香甜。
趕著時令“吃巧頭”。記者從高鳳貴口中得知,今年“五一”假期,1000多人前來農場過了一把采摘癮。
小小藍莓不僅“甜了”游客的心,也“潤了”高鳳貴的生活。在這個藍色的童話世界里,高鳳貴打開了“話匣子”,娓娓道起他的創業故事。
2017年,山東大學生物系畢業的高鳳貴辭去月薪過萬的穩定工作,回到老家開始種藍莓。“當時的想法很簡單,一是在老家便于照料老父親,二是藍莓營養價值高,一直是高端水果,三是弟弟在青島一家藍莓育苗公司負責技術。”
面對從零開始的農業領域,帶著對藍莓種植的期望,高鳳貴在自家5畝地上開始了種植實驗。“一開始,我們就是朝著有機種植努力的,土壤、水肥等管理都有嚴格措施,而且從不使用化肥和含有化學成分的藥劑。”高鳳貴說,第一年試種,產量和品質都不太好,投入大于收成。
學習、實踐,高鳳貴像對待孩子一樣,把自己所有的精力都投在了藍莓種植上。經過兩年多的本土化探索,藍莓的品質和產量都有所提高。2019年,高鳳貴決定擴大種植規模,建大棚、成立家庭農場,因為他發現這是一片潛力無限的“藍海”。
目前,高家藍莓家庭農場共有5個棚,其中3個果棚、2個苗棚。“我準備在西邊那片空地上再建3個東西向的大棚,跟這3個南北向的棚錯開坐果時間。”高鳳貴說。
住“智慧房”,吃“營養餐”,舒適的環境加上良好的種植技術造就了高家農場藍莓樹良好的“身體素質”,結出的“藍果果”成了“金豆豆”。“3月中旬剛上市時每斤賣到60元,現在盛果期每斤賣到40元。”高鳳貴說,雖然價格高,但品質好、口感好,依然供不應求。
深耕8年,如今,看著一串串“藍果果”掛滿枝頭,高鳳貴的臉上綻放出甜蜜的笑容。“我每天琢磨的就是把這些藍莓種好、賣好、做成品牌。”
策劃統籌:高文 孟祥風
新派融媒體記者:劉杰/文
袁麗麗/圖視頻
編輯:朱明潔 張興紅
一審:姜健 李敬友
二審:孫瑞永
三審:王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