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派訊 凌晨5點,濰坊臨朐縣東城街道叢家河村龍王廟山的示范養蜂場里,山東博康蜂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奎業已穿梭在蜂箱間,開啟與蜂群的“對話”。蜂箱里騰起細密的嗡鳴,訴說著他與蜜蜂五十余載的蜂緣故事。
張奎業與蜜蜂的故事始于1974年,22歲的他揣著借來的200元,在表哥的帶動下買下7箱蜜蜂,南下廣東開啟養蜂之旅。1975年蜂群擴至20箱,1977年歸入生產大隊蜂業組時已達160箱。1982年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推行,他帶40箱蜜蜂闖蕩浙江。為了追尋更好的蜜源,他拉著蜂箱跨越半個中國,到廣東采油菜蜜、到黑龍江采椴樹蜜、到內蒙古采葵花蜜……“白天追花期,晚上睡帳篷,搖蜜時一天只吃兩頓飯。”在那個年代,臨朐縣的養蜂人屈指可數,張家那40多箱蜂,成為了全縣較早一批“甜蜜產業”。
養蜂是門苦學問。蜂螨防治是關鍵,一年得防治三次,稍有不慎就會全軍覆滅。張奎業靠著“死磕”精神鉆研養蜂技術,逐漸成長為養蜂界的佼佼者。
張奎業生來便非囿于常規之人。1990年他進入縣外貿冷藏廠任技術員,1991年敏銳洞察市場,毅然轉型蜂產品收購商,肩挎蜂蜜行囊穿梭街巷拓業務,憑著一片真誠在市場打開局面。
一次行業會議成為張奎業命運轉折點。在這次會議上,他偶遇德州生物化學制藥廠經理,用專業見解與市場熱情打動了對方,順利敲開蜂蜜外銷大門。隨著業務擴大,他結識眾多國外客戶,并以穩定質量和誠信態度在外銷市場站穩腳跟。出于對家鄉養蜂資源的了解和故土情懷,2003年他在家鄉辛寨創立博康蜂業,開啟創業新征程。2009年,為推動企業升級,他投入3000萬元在東城街道建設GMP標準車間,實現從原料供應到深加工轉型。如今,“博康園”洋槐蜜憑其卓越品質躋身“中國四大名蜜”,遠銷日本、新西蘭等。
企業發展蒸蒸日上,張奎業始終對養蜂事業情有獨鐘。在他的示范養蜂場里,300多箱蜜蜂井然有序,凌晨5點,他準點上山看蜂,“現在看它們,就像看自己的孩子一樣。”張奎業笑談道,養蜂于他而言,早已從最初的生計來源,升華為融入血脈的熱愛。除了精心照料蜂群,張奎業還探索出“養殖+授粉”的復合發展模式。他讓蜜蜂為周邊的大棚作物進行授粉,在提升農作物產量的同時,也為蜜蜂養殖開辟了新的增收途徑。2024年投用的智能冷庫突破保鮮技術瓶頸,讓蜂蜜保質期延長,為產業的長遠發展奠定了基礎。作為行業領軍者,他2019年發起首屆中國北方蜜蜂節,助力臨朐獲評“中國洋槐蜜之鄉”,個人也被山東省蜂業協會授予“突出貢獻獎”。
“一輩子只干一件事:養好蜂,做好蜜。”從7箱蜜蜂到集養蜂、加工、研發、銷售為一體的蜂產品加工企業,五十年光陰里,張奎業的“甜蜜事業”實現完美蛻變。如今兒女接棒,車間里洋槐蜜澄澈如琥珀,臨朐山野數萬蜂箱織就“蜜海”,在沂山腳下繼續書寫著世代相守的產業傳奇。
新派融媒體記者:賀德良/文圖
通訊員:魏先萍
編輯:聶臻臻 王潔鈺
一審:姜健 李敬友
二審:孫瑞永
三審:管延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