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經濟已經成長為濰坊發展的硬核力量、關鍵支撐,占到了全市六成地區生產總值、七成投資、八成稅收、九成就業和99%的市場主體。前段時間,“2024中國民營企業500強”“2024中國制造業民營企業500強”等系列榜單發布,濰坊16家企業上榜,比2023年新增4家。今年7月,2024山東民營企業百強系列榜單發布,濰坊共有60家企業上榜。其中,“2024山東民營企業200強入圍名單”包含了濰坊31家企業,數量僅次于青島,排名全省第二。
濰坊民營企業蓬勃發展的生命力來自哪里?創新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濰坊正以前所未有的決心和力度,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讓科技創新成為引領產業升級和經濟轉型的強大引擎。
濰坊市精華粉體工程設備有限公司展廳
01
圍繞關鍵核心技術持續攻關
瞄準前沿科技,突破關鍵技術,培育細分領域核心競爭力,正成為濰坊市諸多民營企業的共同選擇。
走進濰坊市精華粉體工程設備有限公司展廳,精細化的機械超微沖擊磨、氣流粉碎機、氣流分級機等大型設備格外吸引眼球,材質、尺寸、形狀各不相同的零部件被巧妙地組裝到一起,共同創造了一場粉體分離“奇跡”。
“雖然屬于傳統產業,但比拼的卻是創新,目前公司所有的核心設備和核心技術都是我們自主研發的。我們一直堅信,只有堅持創新才能持續不斷地拓展產業發展邊界,始終把創新擺在至關重要的位置,26年來沒有流失過任何一位主要的技術研發人員。”濰坊市精華粉體工程設備有限公司辦公室主任殷雙江向記者講述了企業的創新觀。
在科創浪潮中奔涌向前,這家小小的鄉鎮民營企業也能登上世界行業技術之巔。如今精華粉體已成為全球最大的超細粉體工程解決方案供應商、全球最大的新能源鋰電負極材料設備供應商,在粉體裝備細分領域走出了一條獨特的專精特新發展之路。
世界首款、中國首創、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這些關鍵詞是濰坊諸多民營企業一路高歌猛進的重要底氣。它們不僅比拼企業規模的大小,還將企業專利數量比拼放在核心位置,幾乎每一家民營企業展廳里,都有一面掛滿證書的專利墻。
“我們公司秉承‘技術進步是持續發展的根本動力’這一創新原則,一直走在研發創新的道路上,每月都能新增2至3項發明專利,目前已擁有專利307項。”大洋泊車股份有限公司技術中心主任李文波告訴記者。
敢拼敢搶氣象新。在愈發濃厚的科創氛圍中,濰坊涌現出一大批“小而精”“小而強”的民營企業。這些企業看似“小”,但絕不簡單,它們抓住了發展的關鍵所在,擁有獨立、強大的研發能力,在細分領域深耕、專注,這些都成為強大的競爭優勢。
于群山之巔起舞盤旋,一家家民營企業蓬勃生長。它們見證著濰坊創新活力的持續涌現、科技實力的持續躍升,帶動城市發展能級不斷提升。
三義集團智慧化控制中心
02
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
從創新鏈上的好技術到產業鏈上的新應用,探尋民營企業生存與創新之路,最終要回到生產力這個重要標準上來。如果說“從0到1”代表著科技創新的原始突破,那成果轉化進入市場就是“從1到無窮”的路徑演進。
“以集團目前的實力,我們很難完成從‘0到1’的突破,但可以將從‘1到10’的每一步走得更扎實。”山東三義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發展部經理王軍民告訴記者。三義集團不僅擁有獨立的研發中心,科技研發人員占集團總人數超過20%,而且集團還與上海交通大學、南京理工大學、青島科技大學等達成產學研合作,持續外拓科研空間。
在這里,研發與生產正在實現巧妙融合。走進三義集團智慧化控制中心,記者看到技術工人正在“隔空”控制溫度、壓力、轉速、流量,監控生產區域內的一舉一動。“創新暗藏在企業前進的每一步中,比如集團與上海交通大學共同研發的PVC高速擠出功能性復合助劑,既避免了CPE、ACR、PVC等單一產品的功能性缺陷,使其更加耐熱、穩定,又提高了擠出效率,帶來了不錯的收益。”王軍民表示。
科技成果轉化是連接研究和生產的重要橋梁,也是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環節。科技創新成果只有走出實驗室、走上生產線,才能真正發揮價值。濰坊諸多企業家以其敏銳的行業嗅覺和強烈的開拓意識,引領撬動更多優質資源向生產線上集聚。
走進山東中科恒聯生物基材料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工作人員只需將漿粕原材料吊裝到生產線,后續的溶解、過濾脫泡、制膜、水洗、干燥等生產過程全部實現自動化生產。“這是全球首條物理溶解法千噸級商業化示范生產線,創新使用了離子液體物理溶解法工藝,與傳統工藝比較,生產流程縮短60%以上,產能提高20%以上,成本降低30%以上。”山東中科恒聯生物基材料有限公司總經理賈鋒偉說。
物理溶解法從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實驗室走向中科恒聯生產線,徹底顛覆了傳統生產工藝,開創了全球綠色化、清潔化、高值化利用植物纖維的新高地。
持續輸出新技術、新產品,帶動產業發展、延伸產業鏈條、形成產業集群,濰坊民營企業堅持打通成果轉化“最后一公里”,讓科技創新落地開花。
新動能在實驗室里噴涌、在新生產線上激蕩,以“新”提“質”、以“質”催“新”,全面塑造出更多發展新優勢。
山東玉馬遮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智能立體倉庫
03
多維度探索創新發展的更多可能
濰坊民營企業一直以靈活性、創新性和競爭力而著稱,創新當然不單是科技創新、產業創新,新理念、新業態也是一種創新。從科技感十足的企業展廳到智能化的生產車間,從勇攀前沿的生產技術到推陳出新的銷售渠道,“創新”二字貫穿濰坊民營經濟版圖。
在敬科(山東)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其生產的復合機器人可以用“吸盤”精準抓取多種工業原材料,旋轉、移動、放置,按照“大腦”自動分析、設計的路徑,迅速完成運輸任務。值得一提的是,敬科(山東)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占地僅1250平方米,卻將空間運用到極致,把機器人核心控制器生產環節放置到二樓,粗略估算其畝產值達到1500萬元。
“工業上樓”正在解鎖濰坊民營企業發展新思路,其并非只是簡單將廠房平面疊加,把人、貨、設備搬到樓上,而是通過升級改造產業載體,形成產業集聚效應,推動產業發展能級提升,實現“寸土”生“寸金”。
在做好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這篇文章的同時,濰坊諸多民營企業正以多維創新思維,不斷探尋更多發展新空間。“工業上樓”,向載體要空間是一種;“揚帆出海”,探尋更廣市場是一種;“就地念經”,開拓全球化布局是一種……
山東玉馬遮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智能立體倉庫內,數十米高的立體貨架上,擺放著滿滿當當的貨品。在智能倉儲管理系統“隔空操縱”之下,這些規格不一、種類繁復的貨品在貨架間“自由”穿梭,自動尋找著最優輸送路線。據了解,這里約70%的貨品,即將“揚帆出海”,銷往全球70余個國家和地區。“如今,建筑遮陽材料主流市場主要集中在歐洲、美洲等地區。為了搶占海外市場,更好地構建全球銷售網絡,公司專門在美國設立了海外子公司,主動擁抱海外市場,提升產品市場占有率。”山東玉馬遮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紀榮剛表示。
“就地念經”,做強做優公司全球化市場布局,濰坊諸多企業紛紛嘗試建設海外生產基地,促使中國制造、濰坊元素走向更遠處,讓“濰坊制造”推開“世界之窗”。
千百種嘗試,都蘊含著同一種創新姿態。
站在新的發展起點,濰坊民營企業承載著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的更多期許,多維度探索創新發展的更多可能,或許在不遠的將來,將會有更多一流的創新資源奔向這片創新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