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下午,濰坊泰華城“城市面包生活節”現場人頭攢動。
新派訊 “五一”假期到來,濰坊各大景區、商超推出各類提振消費活動,假日經濟加持下,濰坊的經濟活力凸顯。5月1日下午,濰坊泰華城“城市面包生活節”(以下簡稱“面包節”)如期開展,現場人頭攢動,攤位前排起長龍。活動現場熱鬧非凡,但很多人不知道,這場兼具甜度和溫度的“面包節”經歷了一次“重生”。
4月30日傍晚,場地搭建完成。
4月30日傍晚,計劃于第二天正式啟動的“面包節”已經完成場地的搭建,攤位設計、卡通面包形象等均布置妥當,前來參與活動的24家面包店和2家咖啡館也布置好攤位,準備迎接第二天的“面包愛好者”們。
然而,當晚一場突如其來的狂風驟雨,讓現場的26個攤位面目全非。
“面包節”負責人周南介紹,4月30日傍晚搭建完成時自己還拍了照片。“拍照時有多開心,被吹壞時就有多心疼。”周南說,面對突如其來的狀況,參展商群里,大家紛紛商討怎么保證活動如期舉辦,甚至有人建議改成“汽車后備箱面包節”。
當晚9時39分,外面風雨依舊,濰坊泰華城管理團隊決定連夜重新制作物料并再次搭建現場。攤主帶來的設備,有損失可以適當補償。
泰華城的決定,讓眾多面包店主覺得特別溫暖。
“還有糧面包甜品”攤位
前來參展的“還有糧面包甜品”店主付女士為了在這次“面包節”上“露臉”,自己跑到北京、上海等地“取經”,提前一個月準備新品。得知搭建的攤位被吹毀,她晚上9點半拉著朋友去現場想撿點“皮膚碎片”。“泰華的決定讓我挺吃驚的,大家都挺不容易的,而且時間太緊張可能沒法完成布置。”付女士說,自己和朋友到現場時,泰華的工作人員已經在現場商量如何重新布置了。“我們的面包房”店主在社交媒體上寫下:這場風雨讓濰坊的“面包節”多了一層甜——是困境中泰華城托底的安全感,更是齊心協力的溫度。
攤位前排起長龍。
烘烤法式面包,最高需要260攝氏度的高溫。當那些帶著溫度的面包放在消費者手上時,也帶著這座城市的“體溫”。這場規模不大的面包節,在16個小時內“重生”,是濰坊泰華城和面包愛好者們的雙向奔赴,是濰坊經濟活力的縮影,更是濰坊提振消費的特寫。“五一”假期期間,更多消費場景在濰坊上演。根據安排,濰坊這座100個城市消費者滿意度測評前十位的城市,將點燃消費“主引擎”,開展線上線下促消費活動300場以上,把更多消費爆點、城市流量轉化為經濟增量。
新派融媒體記者:范國強/文圖
編輯:趙越 張興紅
一審:姜健 李敬友
二審:孫瑞永
三審:王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