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派訊 眼下,正值蔬果采收旺季,在位于濰坊壽光市田柳鎮袁家橋村的富硒數字農業產業園大棚里,記者看到,紫色、紅色、棕色、粉色等色澤不一的西紅柿讓人眼前一亮。袁家橋村村“兩委”成員唐玉奎正穿梭在一個個大棚間,一邊忙著采摘,一邊指導村民打理這些西紅柿。
顏色各異的牛心柿
記者發現,這些西紅柿表皮布滿不規則紋路,外表并不像其他果蔬那樣光鮮亮麗,反而有點“丑”。
“別看它模樣‘丑’,但它的內在品質卻非常出色。在我們村富硒土壤的種植栽培下,其果大肉厚、色澤鮮亮,切開后果肉飽滿、汁水四溢,甜度適中,適合直接食用或加工制作,是名副其實的營養‘寶庫’。”唐玉奎告訴記者,這個品種是從土耳其進口的種苗,因為形狀酷似牛心俗稱牛心柿,也叫馬蹄柿,擁有紫色、棕色、粉色、紅色、黃色5種顏色系列,無論是外觀還是口感,都別具一格。
“物以稀為貴,普通蔬菜品種總歸不如特色品種價值高,所以我就一次次選擇種植稀有品種、特色品種。”唐玉奎簡單的話語,道出了他的初心。為此,經過多方考察和研究,唐玉奎在2021年將土耳其牛心柿引入袁家橋村。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2023年,在特色種植取得初步成功后,唐玉奎開始在村里推廣牛心柿種植。在唐玉奎的帶動下,袁家橋村牛心柿的種植面積從原來的10畝迅速擴大到40畝,僅棕色品種就種植了6000棵。如今,牛心柿不僅成為了該村的特色產業,也成為了村民增收致富的“良方”。
菜農正在采摘牛心柿。
“從12月定植,次年3月底開始陸續成熟采摘。現在一天一摘,一次能摘700多斤,單株產量可達7斤,訂單回收價格為2.5元/斤,現在棚里的柿子早已被提前預定。”唐玉奎告訴記者,牛心柿自帶“花青素+硒元素”雙重優勢,成為都市白領的“養生密碼”,現在市場上供不應求,主要銷往深圳、福州等城市和大型商超。
菜農將牛心柿裝入禮盒。
牛心柿火出圈,是田柳鎮創新發展思維,立足本地優勢發展特色種植,實現集體增收、農民增富、農業增彩的生動實踐。
“我們鎮是濰坊市首個獲得國家認證的天然富硒地塊,依托富硒土地資源和壽光蔬菜發展優勢,富硒數字農業產業園一期已建成投用,涵蓋1000畝高品質設施富硒蔬菜種植園區、電商直播基地、合作社聯合社和數字農業會客廳,進一步打響了富硒產業招牌。”田柳鎮黨委委員袁青介紹,目前,預制菜孵化器、研學教育基地、富硒數字產業園二期等項目正在加速推進,未來將帶動周邊群眾發展高端果蔬種植、預制菜加工和電商直播,實現一二三產協調發展。
在富硒數字農業產業園一期現場,34個新型數字化高標準冬暖式大棚整齊劃一。
日前,記者走進富硒數字農業產業園一期現場看到,34個新型數字化高標準冬暖式大棚整齊劃一。在種植戶秦學福的蔬菜大棚里,一個個飽滿的網紋瓜正掛在藤蔓上,瓜體圓潤,紋路分明,如同瓷器的冰裂紋,散發出一股清香,讓人垂涎欲滴。
果農正在查看網紋瓜的長勢情況。
“這里的土壤富含硒元素,為網紋瓜的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糖度能達到15度以上,深受消費者喜愛。”秦學福笑著介紹,他種植的20畝網紋瓜已經進入成熟采摘期,每畝產量在8000斤左右。
地標好品牌,需要質量“硬支撐”。在此基礎上,田柳鎮緊抓數字機遇,依托園區數字農業會客廳,借用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實現全要素生產數據24小時采集,為全鎮近9600名菜農提供數據支持,提高農戶智慧化和標準化種植水平。
“目前,富硒數字農業產業園上市富硒果蔬10余種,年產量超600萬斤,線上成交量達1萬余單,農業產業化水平大幅提升。”袁青充滿信心地說,按照特色產業帶動經濟發展思路,他們將充分挖掘“獨一份”“特別特”“好中優”“錯鋒頭”的內在潛力,繼續書寫“富硒田柳,‘硒’望無限”的嶄新篇章。
新派融媒體記者:于菲/文圖
編輯:聶臻臻 王潔鈺
一審:姜健 李敬友
二審:孫瑞永
三審:管延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