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派訊 濰坊市昌樂縣鄌郚鎮是中國電聲樂器產業基地,著名的“吉他小鎮”。位于該鎮的昌樂昌韻達樂器有限公司,年產電吉他20多萬把,占全國電吉他產量4%、全球產量3%,產品以出口為主。
李晨皓(右)彈奏電吉他與主播互動。
6月14日,記者在昌樂昌韻達樂器有限公司展廳看到,數百把各式各樣的電吉他掛滿三面墻壁,調音師李晨皓和王濤時而調音,時而彈奏歌曲,動聽的旋律在耳際流淌令人身心愉悅。
25歲的李晨皓來自鄌郚鎮永興官莊,他白天在公司給電吉他調音,晚上練習彈吉他,2024年3月,他成功登上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開門大吉》的舞臺,實現了人生中的音樂夢想。31歲的王濤是新疆小伙,他從小酷愛音樂,慕名來到“吉他小鎮”,成為一名調音師,工作之余他會拿著電吉他到鄉間田野傾情彈唱,有時晚上還會和工友一起辦場小型吉他演唱會。“來這里不僅有固定工作收入,實現了自己的音樂夢想,我還被當地的勤勞善良誠實的企業文化所浸潤。”王濤說。
在寬敞明亮的生產車間內,一個個身著工裝的女工,精氣神十足,動作麻利嫻熟,板材挑選、切割成型、拉裝弦線,打磨、拋光、組裝、調音……各個工序有條不紊、環環相扣。從數控機床將一塊塊進口板材精準雕琢成流暢的琴身輪廓,到成品樂器配件組裝、調音驗收合格,做一把吉他有近百道工序。公司有100多名女工,都是來自周邊村莊的婦女,人均月收入在5000元左右,有的收入能達到8000元。“在家門口工作可以照顧老人和孩子,親手制作的電吉他能夠登上世界各地大舞臺,彈出優美動聽的旋律,我們都很欣慰。”質檢經理秦洪會說。
據介紹,鄌郚鎮樂器產業工人5000多名,其中來自鎮區周邊村莊的女工有3600多名,是吉他生產主力軍,她們發揚工匠精神,用精湛技藝和辛勤汗水,彈奏出吉他生產的動人旋律。
在裝貨區,裝車工人正在用鏟車把一箱箱電吉他裝進集裝箱,準備運往周邊海港發往美國。公司總經理張隆綱說,2024年公司生產電吉他20多萬把,以出口美國為主。今年出口訂單不斷增加,已經出口20多個集裝箱,每個集中箱1300把左右。目前還有5萬把訂單排產到今年10月份左右,三個生產廠區正在爭分奪秒滿負荷生產。公司也在歐洲、東南亞等地拓展市場,今年預計能夠生產電吉他25萬把左右。
據鄌郚鎮黨委書記張鵬介紹,市縣兩級黨委政府大力支持樂器產業發展,由鎮黨委政府牽頭,引入社會資本參與,搭建樂器產業發展中心、樂器產業園、跨境電商產業園“一中心兩園區”,不斷擴大樂器產業鏈條,拓展樂器產品出口渠道。該鎮年生產電吉他200萬把、配件500萬套,年營業收入突破10億元,電吉他年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40%以上、全球產量30%以上,產品遠銷130多個國家和地區,實現一把吉他連世界。
新派融媒體記者:李洪明/文圖視頻
編輯:平小娜 王潔鈺 李麗雪
一審:姜健 李敬友
二審:孫瑞永
三審:管延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