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派訊 博物館鎮館之寶有不少,但可不是個個都能當“頂流”。總有一些文物,讓人看一眼便終生難忘,它們被稱為博物館里的“顯眼包”。6月28日晚,CCTV-9紀錄片《館藏“顯眼包”》如約而至。作為山東博物館鎮館之寶之一,濰坊青州蘇埠屯1號商墓出土的亞醜鉞率先“登場”,一經亮相就廣受好評。
CCTV-9紀錄片《館藏“顯眼包”》介紹亞醜鉞的視頻截圖
“眼睛瞪得像銅鈴,但射不出閃電般的精明,耳朵豎得像天線,可不是為了聽到聲音,它不是黑貓警長,它是商代的表情包之王——亞醜鉞。”節目伊始,詼諧有趣的介紹和獨特的外觀讓觀眾瞬間記住了它。
鉞在歷史上是神權、軍權、王權的象征,擁有鉞的多數為部落首領和王公貴族等。山東博物館館藏的這件亞醜鉞,通長32.5厘米、寬34.5厘米,方內,雙穿,兩肩有棱,器身透雕人面紋,人面五官微突出,雙目圓睜,嘴角上揚,口中露出城墻垛口似的牙齒,1965年出土于青州蘇埠屯1號商墓。因其口部兩側對稱地銘有“亞醜”二字,故得名“亞醜鉞”,是薄姑氏部族古老文明的珍貴遺留。
青州博物館展出的饕餮紋銅鉞(仿制品),原件現收藏于中國國家博物館。
青州博物館展出的饕餮紋銅鉞(仿制品)與山東博物館的這件鎮館之寶形制基本相同。通過展陳介紹,參觀者能很好地了解蘇埠屯墓葬群與亞醜族。據悉,1931年益都縣(今濰坊青州市)蘇埠屯村民在村東土嶺上挖出了兩組有“亞醜”銘文的青銅器。1965年和1986年,文物部門在此做過系統的考古發掘,出土了不少“亞醜”“融”“冊融”銘青銅器,還發現了珍貴的原始青瓷、玉器。從考古發掘資料看,墓葬時代處于商晚期。
游客在青州博物館選購文創產品。
據了解,亞醜鉞因形態生動、富有喜感、吸引眼球,一直是文物界“顯眼包”的“頂流”。近年來,隨著亞醜鉞“顯眼包”持續火爆出圈,品種豐富、設計感十足的亞醜鉞文創不斷推陳出新,受到不同年齡層游客的喜愛。近日,記者在青州博物館采訪時看到,亞醜鉞冰箱貼、玩偶、書簽等讓人目不暇接,古老文物與潮流元素的融合魅力十足,游客紛紛駐足選購。
來源:新派客戶端
編輯:王譽林 劉曉哲 李婕寧
一審:賈春毅
二審:孫瑞永
三審:管延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