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具身智能機器人開始融入我們的生產、生活,開啟越來越多的人機協作新方式。
在廣交會的玩具展區,不少玩具企業將人工智能與制造美學相結合。
總臺記者 成穎杰:這家來自“中國潮玩之都”東莞的玩具企業,今年結合時下流行的人工智能技術,打造了一款AI毛絨玩具,使用搪膠臉的系列,搭載LED屏,能夠展現出毛絨玩具眼睛活靈活現的狀態。這款毛絨玩具能夠說出多種語言,滿足不同國家孩子的需求。
參展商 陳明歡:結合潮玩的趨勢,我們打造了一系列的AI智能毛絨玩具,在廣交會期間得到了非常好的反響,我們一天下來連坐凳子的時間都沒有。
目前,各地都在不斷加大具身智能應用場景開放,推動越來越多的智能機器人走入我們的生活,通過技術迭代,助力生產勞動更加安全高效。在四川綿陽,四足警用機器狗搭載著聲光電、全景云臺,配合民警完成執勤工作。
在江蘇南京,首款獲得防爆等級認證的類人機器人,正在進行執勤演練,在它的工具箱里,裝配了電鉆、鋸等多種工具,可隨意切換。通過圖像、視頻、聲紋、氣體、震動等多模態的技術識別,它可以在一些高危場景下,替代人類進行巡檢和故障排除。
在河北工業大學,這款養老機器人,經過多年研發,已經可以在工程師的協作下,伸出超長雙臂,穩穩地將人從床上抱起,并移位到輪椅上。
河北工業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教授 劉吉曉:兩個雙臂能夠實現一共90公斤的負載,每個關節能夠像人一樣實現兩個自由度的彎曲和翻轉。我們之后要把觸覺和視覺更好地融合,能夠更好地與人交互,同時能夠保障安全性。
來源:央視新聞
編輯:劉曉哲 李婕寧 宮海娜
一審:姜健 李敬友
二審:孫瑞永
三審:王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