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未成年人防沉迷系統淪為擺設
□新派融媒體評論員 趙春暉
據央視新聞報道,近日,央視曝光未成年人繞開防沉迷系統只需4元登上微博熱搜第一,引發網友熱議。如果未成年人可以通過“租號”、購買游戲賬號的方式,繞過防沉迷系統,再無游戲時間的限制,那“最嚴”防沉迷系統就會淪為擺設。這屬于違法違規行為,是公然與防沉迷規定對著干。
近年來,為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游戲,監管部門出臺了硬性規定,防沉迷系統已經成為各個平臺的標配。遺憾的是,被攔截的這部分“網絡需求”,很快就被“灰色服務”盯上,網上誕生了專門幫未成年人繞過防沉迷系統的“暢玩服務”,讓防沉迷系統形同虛設。
防沉迷系統的出現,本身是對未成年人的一種保護措施,初衷是為了限制未成年人玩游戲的時間,防止他們過度沉迷網絡游戲,保障他們的身心健康。如今防沉迷系統輕易被繞過,甚至還衍生出了一條灰色產業鏈,理應給全社會敲響警鐘,治理未成年人沉迷游戲是一個系統工程,單靠一個防沉迷系統顯然遠遠不夠,需要多個領域的監管部門、平臺、家庭和學校等各方“守土有責”,將每一個環節的工作都落到實處,才能把“籬笆”真正扎緊。
相關監管部門一定要嚴格落實未成年人防沉迷相關規定,及時升級監管手段,加大對違法行為的查處力度,對于違法違規為未成年人提供繞開防沉迷系統服務的不法分子,一定要依法予以重罰,提高其違法成本。
各平臺要肩負起主體責任,不能把防沉迷系統當成應付監管的擺設,而是應該持續優化升級技術手段,采取隨時啟動動態核驗、人臉識別、實名認證、短信通知、關聯監護人、綁定銀行賬戶等措施,讓防沉迷系統變得更全面、更嚴格、更堅不可摧。同時,對敢于向未成年人出租、出售的游戲賬號,一經查出,立即采取凍結、注銷等手段,確保防沉迷措施落到實處。
預防未成年人沉迷網絡游戲,家長和學校更需要積極行動起來,加強對孩子的監管和教育,引導未成年人正確使用網絡產品,培養孩子的自律意識和自我管理能力,提高未成年人對網絡成癮和沉迷網絡游戲危害性和嚴重后果的認識。
我們要清醒認識到,防沉迷系統并不是萬能的,只有疏堵結合、正確引導、加強監管、綜合施策,才能避免未成年人防沉迷系統變成隨時可被繞過的“馬其諾防線”,更好地守護未成年人的網絡安全,讓他們在健康的環境中成長,邁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編輯:馮淑杰
一審:馮淑杰 二審:魏慧聰 三審:姜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