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寵”愛有度
別讓“狗趣”變“狗患”
□新派融媒體評論員 宋玉璐
據《法治日報》報道,寵物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寵物數量和寵物經濟的快速發展,因寵物而引發的矛盾糾紛持續高發。記者近日走訪北京市多個小區發現,隨著寵物進入越來越多的居民家庭,違規養大型犬、遛犬不拴繩、犬只隨地便溺等不文明養寵物行為困擾著社區居民,成為引發社區矛盾的一大因素。
寵物為人們帶來溫暖與陪伴、帶動“它經濟”蓬勃發展的同時,隨之而來的社區養犬糾紛不斷,引發社會關注。
造成這一情況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部分養犬人文明素養與責任意識的缺失。在城市社區,仍有人執意違規飼養大型犬、烈性犬,全然不顧及他人感受;遛犬不拴繩、不及時清理犬只糞便以及狗咬人、叫聲擾民等問題,不僅影響社區環境,還破壞鄰里關系,甚至危及居民的人身安全。
雖然多地制定了針對養犬的地方性法規,但在實際執行過程中依舊面臨諸多問題。一方面,法規的宣傳普及工作不到位,很多養犬人對相關規定并不了解,導致違規行為屢見不鮮。另一方面,監管部門執法力度不足,對于違規養犬行為未能及時有效地進行查處和糾正,使得一些養犬人有恃無恐。社區物業和居委會等在處理養犬引發的糾紛時,往往協調能力有限,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養犬看似是公民的一件私事,但當犬只的行為涉及公共利益時,就會成為社會公共問題。因此,解決養犬糾紛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對于養犬人而言,應當增強自律意識和責任感,主動學習文明養犬知識,自覺遵守相關規定,做到依法養犬、文明養犬。有關部門要加大監管和執法力度,對違規養犬行為進行嚴厲懲處,形成有效的威懾,同時注意避免“一刀切”。社區要積極承擔起管理責任,通過合理規劃寵物活動空間等,為養犬人提供便利條件;加強對養犬行為的日常監管,不定期組織開展文明養犬宣傳活動,教育引導居民樹立正確的養犬觀念。
相信在各方面疏堵結合、多措并舉、常抓不懈下,定能讓不文明養寵“頑疾”現象銷聲匿跡,把我們的家園建設得更加文明安全,讓廣大居民群眾享受到更高品質的社區生活。
編輯:馮淑杰
一審:馮淑杰 二審:王維 三審:李中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