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非遺注入更多青春活力
□新派融媒體評論員 薛靜
1月31日,農歷正月初三,在濰坊諸城市林家村鎮三皇廟村,一場熱鬧的踩高蹺表演開場。在表演隊伍中,“00后”年輕小伙管祥宇格外引人注目。管祥宇是林家村鎮瓦店社區人,目前在首都醫科大學碩博連讀,還有兩個月就要“直博”了,是一名“準博士”。五年來,春節回家的他都會跟著永秀高蹺隊演出。
管祥宇(右二)與隊友一起向大家拜年。
2025乙巳蛇年是申遺成功后的第一個春節,年輕人如何參與“非遺版春節”?濰坊“00后準博士”管祥宇給大家打了樣——他參加了踩高蹺表演,伴隨著喜慶的音樂,將歡樂和祝福傳遞給了村民,這已經是他參演的第五年。
不只是管祥宇,打開社交媒體平臺就會發現,祖國的大江南北,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懷抱熱情,沉浸式體驗非遺剪紙、木刻、手工技藝等年俗年味,全力“點燃”春節熱鬧氛圍,感受傳統與現代的雙向奔赴。
非遺,是老祖宗傳下來的手藝,是古人智慧的結晶,更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應守護和傳承的文化瑰寶。當春節申遺成功,我們每個人都是傳承人。青年一代是國家和民族的未來,鼓勵、引導更多年輕人參與非遺保護傳承,對于賡續歷史文脈、培育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國家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視和推廣,使年輕人的文化自信得到增強,他們開始更加認同和熱愛非遺。同時,新媒體平臺也為非遺的傳承和傳播提供了更為迅捷、便利的渠道,越來越多的用戶通過新媒體平臺感受到非遺的魅力。在祖國大地,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正用青春“擁抱”非遺。非遺傳承也正搭乘互聯網快車,與時尚結合,不斷深入年輕人的生活圈。
更重要的是,伴隨著年輕人的加入,非遺傳承興起了一股全新的傳播風潮。創作者們通過自己的視角,以特效視頻、探訪傳承人、復刻老技藝等方式,向大眾解說著深厚歷史與現代技術的碰撞,畫面令人耳目一新,文案令人拍案叫絕。借由他們,一些瀕危、小眾的非遺走進了大眾視野,開闊了人們的眼界。
時代的洪流奔騰不息,非遺古老的外在形式必然隨著社會發展而變化,但支撐它們流傳千年的精神內核始終如一。如今,非遺的傳承與發展中已涌現出強大的青春力量,只有充分發揮這種青春力量,讓更多人認識非遺、愛上非遺,推動非遺與千家萬戶的生活緊密相連,非遺才能薪火相傳、生生不息。我們也期待有更多的年輕力量,為非遺傳承書寫嶄新篇章。
編輯:韓佳
一審:韓佳 二審:李麗雪 三審:李中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