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王伯祥精神 書寫新時代為民答卷
□新派融媒體評論員
王伯祥同志是新時期縣委書記的榜樣,他以堅定的理想信念、強烈的使命擔當和開拓創新的精神,為我市特別是壽光市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杰出貢獻。從鹽堿地里的“拓荒者”到產業轉型的“破冰人”,從民生冷暖的“貼心人”到清正廉潔的“示范者”,王伯祥同志用畢生實踐詮釋了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在濰坊大地樹立起一座共產黨人的精神豐碑,也為新時代縣域治理提供了寶貴經驗與精神動力。
以“破局思維”破解發展難題,彰顯改革魄力。在經濟轉型的關鍵時期,王伯祥同志以“敢為天下先”的決心和魄力,推動壽光蔬菜產業化、工業股份制改造等重大改革。他主導建起了全國最大的蔬菜批發市場,支持發展“冬暖式大棚”技術,不僅讓壽光從貧困縣躍升為全國百強縣,更以“讓多數人賺錢”的樸素經濟學理念,探索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實踐路徑。王伯祥同志這種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的精神,展現了改革者與時俱進的戰略眼光。
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夯實發展根基。王伯祥同志始終堅持“無工不富”的理念。在推動工業園區建設時,他堅持“寧可慢些,也要好些”,并拒絕污染企業入駐。這種“前人栽樹,后人乘涼”的胸懷,使得壽光在后來的發展中持續釋放動能。如今的壽光,從“一棵菜”到“中國蔬菜硅谷”,從“鹽堿灘涂”到“現代新城”,無不印證著王伯祥同志“一張藍圖繪到底”的遠見卓識。
以“百姓口碑”丈量政績厚度,厚植為民情懷。王伯祥同志始終將群眾利益置于首位,用實際行動踐行“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面對壽光經濟發展南北不平衡的問題,王伯祥同志大膽提出了“突破北部”戰略,帶領20萬民工戰鹽堿、筑堤壩,硬是將60%的不毛之地變成“銀山糧倉”;當菜農遭遇銷售危機時,他連夜調度架橋保暢通,以“誰為人民服務好,就是個好人好官”的質樸信念,詮釋了“百姓書記”的赤子情懷。這種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正是新時代黨員干部必須堅守的初心使命。
以“嚴實作風”筑牢為政底線,永葆清廉本色。王伯祥同志一生清廉,離任時一輛小貨車拉走全部家當,最貴重的是一臺舊冰箱。面對親戚謀私、請托說情等考驗,他鐵面無私。這種“一身正氣、兩袖清風”的品格,彰顯了共產黨人的精神風骨。
王伯祥同志的一生,是一部鐫刻著初心與奮斗的史詩。全市廣大黨員干部要以王伯祥同志為榜樣,堅定信仰、心系群眾、勇于創新、廉潔奉公,努力在各自崗位上書寫無愧于時代的答卷,為更好濰坊建設貢獻更大力量!
編輯:陳曉芳 王潔鈺
一審:姜健 李敬友
二審:孫瑞永
三審:王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