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惡搞當創意 文創邊界感在哪
□本報評論員 趙春暉
據《北京青年報》報道,日前,魯迅長孫、魯迅文化基金會會長周令飛在北京中國現代文學館建館40周年座談會上,針對當下一些電商生產的破壞魯迅形象的文創產品提出了批評與質疑,“一些電商出現油炸臭豆腐造型的魯迅毛絨玩具,甚至還有染黃發、戴金項鏈、手持金榜題名卷軸的魯迅手辦,這簡直是惡搞”。
魯迅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他不僅以卓越的文學成就聞名遐邇,更因對社會弊端犀利的批判和對傳統文化的深刻反思,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年輕人去追求改變。他用自己的文字,喚醒了沉睡的靈魂,推動了社會的進步。他的名字和形象,已經變成了一種文化符號,一種精神象征。因此,魯迅這個大IP,對于時下火熱的文創產業來說,無疑是一座富礦。
將魯迅IP融入文創產品,有助于讓更多年輕人深入了解魯迅,感受其文字魅力,讓魯迅這一人物形象以更多元化的形式深入人心,這是一種致敬魯迅、理解魯迅以及傳播其文化價值、傳承其精神內核的積極行為,值得肯定和鼓勵。
但因為魯迅的獨特地位,相關文創產品必須堅持守正創新原則,既要貼合其人物形象,更要尊重其精神內涵。部分文創產品打著魯迅的旗號,強加一些不合時宜的所謂“潮流元素”,肆意蹭魯迅的熱度、篡改魯迅的名言,將魯迅庸俗化,這種一切向“錢”看、扭曲歪曲魯迅的媚俗產品,不僅無法傳承和弘揚魯迅的精神內核,反而變成了對魯迅的褻瀆,絕不能讓其在市場上大行其道。
文創,一定是先“文”后“創”,首先要尊重文化、尊重傳統,其次才是在此基礎上進行創新。做文創產品,要有基本的文化素養,要保持對創作原型的敬畏之心,把握好創作的分寸和尺度。要遵守道德底線和法律紅線,讓文創產品在潤物無聲中傳遞出創作原型的文化特質、精神內涵和時代價值,從而賦予其蓬勃的時代生命力。如此,方能讓文創產品真正成為傳承、發揚和創新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
相關部門應高度警惕這種借文創之名對魯迅等名人的文化厚度、思想深度、精神高度進行惡意消解的行為,加強針對性監管,完善行業規范,及時引導糾正,不能讓文創變成對文化的消費和惡搞,不能唯商業利益至上。文創設計者更要明白,唯有堅持固本培元、守正創新,創作出真正具有文化內涵和創意的文創產品,方能讓文創助力優秀傳統文化“活”起來,在新時代綻放新光彩。
編輯:陳曉芳 孫錦
一審:姜健 李敬友
二審:孫瑞永
三審:王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