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商環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新派融媒體評論員 叢秉政
優化營商環境就是解放生產力,就是提高綜合競爭力。今年以來,各級認真貫徹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扎實實施新一輪營商環境創新提升行動,以改革“硬舉措”優化發展“軟環境”,加力推動高質量發展。
良好的營商環境,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軟實力的重要體現,也反映著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綜合競爭力。只有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才能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推動高質量發展。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完善產權保護、市場準入、公平競爭、社會信用等市場經濟基礎制度,優化營商環境。”“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營造一流營商環境作了進一步強調要求。各級要站在政治、戰略和全局高度,深刻認識推進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的重要性、必要性、緊迫性,切實增強打造一流營商環境的政治自覺、思想自覺、行動自覺。
好的營商環境就像“水”,水美引得魚兒來;又好比是“土”,土沃長出好作物。良好的營商環境,一般具有便利性、公平性、法治化這幾個鮮明特征。法治是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是最好的營商環境,可為各類市場主體提供最根本和最穩定的保障。推進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既是一個系統性工程,也是一個長期性工程,必須持續用力、久久為功。
優化營商環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近年來,我市將優化營商環境作為全市的“一號改革工程”,在優化營商環境上不斷加力突破,有力地激發了各類市場主體的活力與創造力。面對新的發展目標任務,各級要對標國內最優水平提升標準境界,堅持問題導向補短板強弱項,強化創新思維破難關解難題,全面推動營商環境再優化再提升。要深入開展營商環境創新提升行動,大力推進“高效辦成一件事”,高水平建設“無證明城市”,著力打造“民事無憂·企事有解·政事高效”品牌。要深化要素市場化改革,創新土地、技術、數據等要素配置機制,推動資源利用最優化、效率最大化。要堅持“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嚴格規范涉企執法檢查,健全完善常態化政企溝通和訴求閉環解決機制,對企業生產經營無事不擾、有求必應,對損害企業合法權益的現象依法懲處、絕不姑息。相關部門要進一步強化有解思維,以改革“硬舉措”優化發展“軟環境”,為市場主體成長提供優質土壤,讓營商環境越來越好、經營主體發展信心越來越足、高質量發展的動能更加充沛。
編輯:趙越 張興紅
一審:姜健 李敬友
二審:孫瑞永
三審:王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