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兒童圖書淪為“奢侈品”
□新派融媒體評論員 趙春暉
“童書太貴了,快買不起了。”據《法治日報》報道,前兩天,北京市民王女士向記者抱怨道,“有的童書一本書沒幾頁,卻動輒上百元。”記者近日走訪北京多家書店兒童圖書區看到,確實有不少童書包裝非常精美,相應的價格不菲。在書店采訪30位家長發現,大多數家長都表達了市面上兒童讀物價格太貴的觀點。
兒童圖書是孩子獲取知識、塑造價值觀的基石,也是培養想象力與創造力的沃土,是成長路上的良師益友。但如今的圖書市場,兒童讀物卻有變為“奢侈品”的趨勢,圖書的外包裝變得越來越精美,價格更是水漲船高,一本兒童圖書的價格動輒幾十元、上百元,這種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定價,已經超出了普通家庭的消費能力,很容易把孩子擋在知識的大門之外。
造成兒童圖書價格高昂的原因有很多,出版成本是重要因素,但市場的過度商業化才是主要推手。一些出版商瞅準了家長在教育投入上的“舍得”,為追求更高利潤,就將圖書過度包裝,打著“豪華版”“典藏版”的旗號,聲稱這些精美包裝、精巧設計能夠“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實際上只不過是騙人的營銷手段。
兒童圖書最大的功能是供孩子隨時隨地可以翻閱,進而從中獲取精神食糧。出版商卻把心思花在書本的外包裝上,使得兒童讀物的“形式大于內容”,讓家長陷入了“買櫝還珠”的尷尬境地。而且,圖書包裝過于豪華,也極容易把兒童的注意力帶偏,誘發虛榮、攀比之風,與閱讀的初衷背道而馳。
構建健康的兒童讀書生態,糾正“奢侈化”傾向,需要社會各方共同努力。有關部門要加強對兒童讀書包裝、定價的監管和引導,促進行業健康有序發展。出版機構應該正視兒童和家長的需求,明確兒童圖書的核心價值是傳播知識,要把主要精力放到書本的內容把關和圖書質量提升上,堅持“內容為王”而非“包裝為王”。家長更要增強理性消費意識,盡量選擇物美價廉的平價圖書,多關注圖書內容,堅決杜絕奢靡、攀比、虛榮之風污染孩子的閱讀心態,從消費端給“高價童書”降降溫。
只有當兒童讀書定價符合正常家庭的消費能力,知識才會隨著書本飛入千家萬戶,成為照亮更多孩子成長道路的“燈塔”。
編輯:馮淑杰 張興紅 宮海娜
一審:姜健 李敬友
二審:孫瑞永
三審:管延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