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派訊 4月22日是第56個世界地球日,我國的宣傳主題是“珍愛地球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地質工作服務于經濟社會發展各個方面,是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的排頭兵、主力軍。近年來,山東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第四地質大隊(以下簡稱“四隊”)積極踐行綠色發展理念,不斷拓寬服務領域,在區域地質礦產調查、鹵水監測井建設及鹵水礦調查、水資源調查、土壤污染調查等方面創新突破,扎實履行保障國家能源資源安全、服務生態文明建設的使命任務,以高質量地質技術賦能濰坊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
高質量地質勘查造就三星級地質文化村
在濰坊青州市西南山區海拔500米至800米的山巒之間,有一個村子叫胡林古,屬典型喀斯特石灰巖地貌,擁有巖溶地質地貌遺跡、巖溶洞穴遺跡、巖溶水體景觀,16棵空心古樹和近百棵古樹形成的“千年古栗林”,生態林場超1萬畝,森林覆蓋率達90%……在這里,可以領略到滄海變桑田的地質變遷之恢宏,可以體會到古風尚存的田園風貌之淳樸,亦可以感受到萬畝林場的自然風光之美好。
2023年,中國地質學會公布第三批地質文化村(鎮)評定結果,“胡林古碳酸鹽巖地質遺跡與地貌地質文化村”獲批“三星級地質文化村(鎮)”稱號,成為首個由山東地勘單位作為技術支撐獲此殊榮的村鎮,實現了濰坊市地質文化村建設的新突破。
據悉,在“山東省1∶5萬王墳幅、臨朐縣幅區域地質礦產調查”“濰坊市特色地質鎮(村)旅游地質調查”等項目的地質勘查過程中,四隊系統總結該地區地層分布特點、構造與發育程度、巖性特征及分布、地質地貌演化史,摸清了地質遺跡資源家底。
對地質遺跡資源價值進行綜合評估后,四隊將這里的自然資源和人文歷史進行深度融合,依據碳酸鹽地質遺跡與地貌資源分布特征和交通條件,做好地質文化與鄉村文化相融合、地球故事與人文故事相融合、農業地質與農耕文化相融合、環境地質與村民生活相融合“四融合”文章,設計主題旅游線路5條,將地球科普、獨特地質景觀類型、紅色旅游和哲學文化的獨特優勢轉化成為該地旅游發展的勝勢,有力促進了該地的旅游業發展,帶動農民增收致富。
國家3A級旅游景區、第二批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首批山東省景區化村莊、“民營企業+合作社”文旅產業發展模式促進鄉村全面振興試點項目……青州胡林古村的蛻變之路,是四隊以地質先行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生動寫照。
服務海洋化工產業高質量發展
地質勘查工作是經濟社會發展先行性、基礎性行業之一。近年來,四隊發揮自身專業優勢,致力于服務地方特色礦產資源發展,在保障濰坊市鹵水資源可持續開發利用、服務海洋化工產業發展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
在濰坊市北部濱海區,四隊率先利用分層勘查系統設備,對鹵水區進行分層抽水實驗,通過充氣封隔器將抽水目的層與兩端的非目的層隔離,利用潛水泵對目的層進行抽水,同時利用設置在上封隔器下端的監測儀實時顯示、記錄地下水水位、水溫的變化,準確獲取了每一層鹵水層礦化度及抽水試驗的有關參數。
濰坊市地下鹵水資源豐富,是我國重要的鹵水資源基地,為探明地下鹵水資源分布和資源儲量情況,四隊助力地方建設動態監測井31處,正在建設43處。在全省首次建立濰坊市北部地區地下鹵水資源實時動態監測系統,及時掌握鹵水水位、水溫、電導率等參數的動態變化,為濰坊市自然資源管理部門和礦山企業及時提供鹵水資源開采利用建議,同時為摸清濰坊市鹵水資源儲量家底打下了堅實基礎,保障了濰坊海洋化工產業發展。
鹵水資源為液體礦產資源,并非取之不盡。通過多年觀測,四隊注意到,由于持續開采,濰坊市的鹵水資源在水量、水質上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為保障可持續利用,四隊通過物理與數值模擬,構建了人類活動與海洋動力聯合作用下濱海鹽鹵資源平衡模型,為濱海鹽鹵資源可持續開采及生態環境保護提供了科學依據與技術支撐。
四隊作為區域地質調查領域的“王牌軍”,有著深厚的歷史積淀,具備強大的專業技術實力,也取得了豐碩的實踐成果。長期以來,四隊堅定扛牢使命擔當,積極投身地方地質調查工作,在服務國家戰略和區域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各項工作成果,為了解地區地質演變規律、掌握礦產資源分布、助力城市建設發展等方面,提供了詳盡可靠的基礎地質資料和數據支撐,不僅為區域高質量發展筑牢根基,也為服務鄉村振興提供了關鍵的基礎保障,推動著地方經濟社會的全面進步。
守護漾漾碧波生生不息
水,是生命之源,滋養著萬物。四隊充分發揮專業技術優勢,以實際行動踐行著守護水資源的神圣使命。
城市黑臭水體不僅破壞河流生態系統、損害城市景觀,而且也會影響居民生活、危害人體健康,是城市中普遍面臨的環境問題。承擔著濰坊市城市黑臭水體排查監測服務項目的四隊,充分發揮自身專業技術及高分遙感數據優勢,通過對衛星遙感影像分析識別,形成黑臭水體圖斑的清單,并根據實地核查工作,實現了對監測區域內黑臭水體的全方位排查和動態清零。
入河排污口是水體治理的“牛鼻子”,加強和規范入河排污口監督管理,對改善水生態環境質量,促進綠色發展,保護和建設美麗河湖具有重要作用。承擔著濰坊市入河排污口整治項目的四隊,通過深入分析每個排污口的特征與污染源,對千余個入河排污口制定了“一口一策”檔案,提出了科學合理的整治措施,并明確排污口整治的主管部門、責任主體。從封堵、截流到規范化管理,四隊的每一個工作步驟都經過嚴謹論證與精心實施,為有效控制入河污染物排放、推動河流水質改善和水生態環境保護奠定了堅實基礎。
四隊還依托省級地下水監測站網開展2024年度地下水動態監測工作,完成了濰坊市地下水水位統測及水質取樣工作,為政府提供詳實可靠的地下水資源數據……
水資源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性、先導性、控制性要素。四隊將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為地方自然資源管理、生態文明建設、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等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持,守護美麗濰坊的漾漾碧波生生不息,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生命之水”。
讓濰坊的地更凈山更綠
土壤是生命之基、食物之源,健康的土壤是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人居環境安全的重要物質基礎。四隊立足生態文明建設需求,積極對接服務生態環境部門,通過主動轉型,努力推動地質工作與土壤污染調查、生態監測等深度融合,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
為打贏濰坊市凈土保衛戰,自2022年7月開始,四隊就根據上級部門部署要求,著手開展“濰坊市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周邊土壤監測”項目,并于2024年10月完成了濰坊市170家重點監管單位周邊土壤和地下水樣品采集及監測分析等工作,形成了一批可靠的監測數據和調查數據成果。該項成果為后期政府開展土壤監測與整改工作提供了詳實可靠的數據支撐。
去年6月起,承擔濰坊市關閉搬遷企業優先監管地塊重點監測項目的四隊,對濰坊市3個關閉搬遷企業優先監管地塊開展重點監測,內容涵蓋基礎信息調查、布點采樣方案編制、樣品采集、保存和流轉、樣品分析測試、重點監測報告編制、成果集成、數據上報、質量控制等,共采集分析189件土壤樣品,14件地下水樣品,根據形成的測試數據,查明了3家優先監管地塊土壤污染現狀,并針對土壤污染程度提出了整改建議。
土壤,事關家家戶戶的米袋子、菜籃子、水缸子,事關國家生態安全。四隊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生態保護修復需求,圍繞濰坊關于鄉村振興、綠色礦山建設、廢棄礦山生態修復等一系列舉措,有序做好濰坊地區的環境地質調查、土壤污染調查、廢棄礦山生態修復、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規劃等項目,助力打好濰坊凈土保衛戰。
綠水逶迤去,青山相向開。山東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第四地質大隊將繼續秉持初心,聚焦服務生態文明建設,以專業的技術、嚴謹的態度和強烈的責任感,開展更多高質量生態地質環境工作,為建設更好濰坊、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貢獻更多地質力量。
新派融媒體記者:趙春暉/文圖
編輯:邢敏 祝超
一審:韓鎮 二審:劉鵬 三審:王志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