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派訊 文化似水,浸潤人心。近年來,濰坊市寒亭區寒亭街道立足群眾精神文化需求,通過建強文化陣地、整合文化資源、創新文化活動,不斷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讓居民參與其中、樂在其中、受惠其中。
陣地為先,文化有“家”。為滿足群眾多樣化閱讀需求,寒亭街道積極拓展城鄉全民閱讀文化空間,鞏固用好農家書屋、城市書房等陣地,打通居民群眾與閱讀之間的“最后一公里”。
在一方小小的綜合文化站,孩子們可以安靜地閱讀,沉浸在知識的海洋;書法愛好者們可以盡情揮毫潑墨,共同交流書法心得;文藝愛好者可以相聚一堂,吹拉彈奏唱響戲曲之美……寒亭街道按照“貫通、打通、聯通”原則,強化47個村(居)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文化服務功能,按照“六有”標準,完善綜合文化站硬件設施,推動文化站服務高效化和管理規范化,不斷優化居民家門口的文化陣地,為居民提供開放式、多功能、專業化的文化互動平臺。
服務優化,浸潤群眾。在村頭、在公園、在廣場,群眾在哪里,文化惠民活動就延伸到哪里。為滿足群眾多元文化需求,寒亭街道按照“常年不間斷、月月有主題、周周有活動”標準,充分利用各村(居)活動場所,舉辦各類形式豐富的文化活動,為群眾奉上“文化盛宴”。在享受文化的同時,寒亭街道積極引導群眾成為文化建設的參與者,培育發掘出“麗麗舞蹈團”等多個群眾文體團隊和文化骨干。此外,社區還廣泛聯動社會力量,開設鹿非馬成長中心、“青年夜校”公益課堂等,將更多優質文化資源下沉到基層末梢,提供“全齡友好”文化服務。
品牌擦亮,幸福提升。4月22日,在益新街社區活動室,非遺傳承人郭洪利手持竹篾,向孩子們講解如何制作簡易風箏,孩子們在老師的帶領下感受風箏制作的魅力。寒亭街道充分挖掘、利用、培育轄區文化資源,持續打造一批叫得響、立得住、極具借鑒價值的特色文化品牌。通過加強與非遺傳承人溝通合作,打造“效東創意風箏傳習工坊”“郭洪利風箏非遺傳承基地”,定期開展非遺手工制作培訓活動,為轄區群眾提供更好的文化體驗,也為基層文化振興注入新活水。此外,寒亭街道堅持“面向社會、面向群眾、全民參與、全民共享”的理念,以“書香機關 悅讀賦能”讀書分享交流活動品牌為引領,完善全民閱讀公共服務體系,扎實推進“書香街道”建設。
新派融媒體記者:劉曉杰/文圖
通訊員:曲萌
編輯:劉小麗 祝超
一審:韓鎮 二審:劉鵬 三審:王志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