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派訊 4月25日上午,由濰坊市人大城建環資委組織開展的“加強飲用水水源地保護”風箏都環保世紀行活動走進臨朐縣冶源水庫。春日的冶源水庫四周綠樹成蔭,繁花似錦,勾勒出一幅詩意盎然的生態長卷。冶源水庫是國家重要飲用水水源地,年供水6400余萬方。這座滋養著下游萬千百姓的“大水缸”,不僅承載著城市發展的生態命脈,更見證著臨朐縣以鐵腕治理、科技賦能與制度創新守護綠水青山的生動實踐。
聯合執法“亮劍”織密水域安全網
穿梭在冶源水庫碧波之上,快艇激起的浪花與岸邊搖曳的綠樹相映成趣;無人機掠過蔥郁山林,鏡頭中既有繁花點綴的生態美景,也時刻警惕著潛在的污染隱患。濰坊市生態環境局臨朐分局水生態環境科副科長劉俊鋒告訴記者,臨朐縣打破部門壁壘,組建由公安、生態環境、水利等多部門聯動的“水域生態警務中心”,構建起“水陸空”立體巡查體系。岸邊的高清攝像頭24小時注視著保護區,與水面、天空的巡查力量形成互補。自生態警務中心成立以來,累計開展聯合執法巡邏534次、聯合會商研判195次,查處涉水行政案件14件,依法拆除周邊“散亂污”企業4家,刑事拘留3人。雷霆行動之下,違法違規行為無處遁形。按照水源地保護要求,臨朐縣在水源地一級保護區范圍內建成35公里圍網,實行全封閉管理,并強化聯合巡查,有效保護了水源地水質安全。
科技賦能“智治”實時監測保水質
在冶源水庫畔,科技與自然完美交融。岸邊的水質自動監測站與生物毒性預警設施,如同忠誠的衛士,對化學需氧量(COD)、氨氮、生物毒性等12項關鍵指標實施全天候動態監測。監測設備時刻保持著敏銳“嗅覺”,一旦數據出現異常,執法人員會精準定位污染源并及時處置。濰坊市臨朐生態環境監控中心副主任竇榮鵬告訴記者,臨朐縣每季度組織第三方專業機構對水質進行檢測,與在線數據形成互補,全方位保障全縣人民的飲水安全。水庫水質常年達到或優于Ⅲ類標準,達標率100%。澄澈的水面倒映著藍天綠樹,成為生態科技協同發展的生動注腳。
隱患整治“清零”基礎設施強根基
臨朐縣以“零容忍”態度推進水源地隱患治理,讓生態之美更可持續。違建別墅、污染企業,在專項整治行動中被徹底清除——累計拆除一級保護區內別墅、關閉搬遷二級保護區內養殖場、養魚戶,清退魚館、汽車工具企業。為提升水源地規范化水平,爭取中央水污染防治資金430萬元,維修視頻監控76處,新建7處視頻監控,增設跨河橋梁應急池11個,更新維護保護區標志牌31塊,水源地得到有效保護。
制度預案“護航”長效防控提效能
制度建設是水源地保護的長效保障。臨朐縣嚴格落實《山東省水資源條例》,制定《臨朐縣冶源水庫飲用水水源地安全評估實施方案》。定期開展生態環境、水質狀況、風險防控等多維度評估,形成科學詳實的分析報告,為精準施策提供依據。同時,編制完善《臨朐縣冶源水庫飲用水水源地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并開展應急演練,提高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能力。在冶源水庫水源地8處主要交通橋設置應急導流池,避免突發污染源直接進入水庫污染水源。從風險預警到應急處置,全鏈條的制度設計讓水源地更具安全韌性。
全民參與“聚力”共建共享生態美
漫步在冶源水庫周邊,隨處可見“保護水源人人有責”的標語與周邊的綠樹繁花相映成景。臨朐縣充分利用短視頻平臺、公眾號等新媒體矩陣,將水源地的生態之美與保護法規知識一同傳遞給千家萬戶。公開舉報熱線暢通監督渠道,越來越多群眾化身“生態監督員”,用實際行動守護這片美麗家園。如今,冶源水庫不僅是城市的“大水缸”,更成為市民心中的生態地標。
從鐵腕執法到智慧監管,從隱患清零到全民守護,臨朐縣以系統性、創新性舉措,讓冶源水庫的一泓碧水與周邊的綠樹繁花交相輝映,持續煥發生機。未來,這座山水之城將繼續以生態優先為筆,以民生福祉為墨,在綠水青山間書寫水源地保護的嶄新篇章。
新派融媒體記者:趙金鳳 井崢/文圖
編輯:邢敏 祝超
一審:韓鎮 二審:劉鵬 三審:王志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