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派訊 四月的濰坊壽光雙王城,春潮涌動。在百畝水塘之上,一排排深藍色的光伏板,在明媚的春光中閃爍著金屬光澤,微風拂過,水面泛起粼粼波光,與光伏板交相輝映,構成了一幅現代科技與自然生態和諧共生的美麗畫卷,這里正是由濰坊市投資集團權屬公司濰坊市新能源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壽光雙王城18MW“漁光一體”光伏發電項目。項目并網后,不僅實現“水上發電、水下養魚”的生態循環,更以年均超過2500萬千瓦時的清潔電力,為濰坊市綠色低碳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上可發電下可養魚
4月28日,站在壽光雙王城18MW“漁光一體”光伏發電項目現場,廣闊的水面之上,光伏板如一片“藍色海洋”,水面之下,也即將迎來魚苗歡快游弋的身影。
走近細看,一根根預制樁穩穩矗立在粼粼波光中,這些整齊排列的樁體以精準的間距托舉起成片的光伏板,陽光傾瀉而下,光伏板表面泛起晶瑩的流光,將太陽能轉化為清潔電力,輸送到千家萬戶。
“我們通過科學設計光伏板間距和高度,既保證了發電效率和日后使用中的安全穩定性,又為水產養殖留出了充足空間。”濰坊市新能源發展集團壽光公司負責人齊鵬表示,這里原來是一片閑置的坑塘,為實現閑置資源的高效利用,濰坊市投資集團與壽光市進行區域合作,投資建設“漁光一體”光伏發電項目,這種“上可發電、下可養魚”的立體化開發模式,不僅讓昔日的水塘變成了會“發電”的聚寶盆,等投放魚苗后,也將增加當地村民的就業崗位和收入,實現綠色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豐收。
節能減排效果初顯
自并網運行以來,這片“藍色方陣”已源源不斷地為電網輸送著清潔電力。據介紹,4月21日,項目全部并網后,年均發電量可達2500萬千瓦時,年可節約標準煤近7萬噸,年減排二氧化碳近2萬噸,項目節能減排和環保效益明顯。
齊鵬表示,自入場施工以來,施工團隊面臨原材料漲價、大風天氣、光伏組件短缺、水面高度不足等眾多挑戰,為了確保4月30日前項目全部并網,他們倒排工期,掛圖作戰,全力以赴搶抓進度緊趕工期,通過集約、高效、科學化施工,用時不到兩個月就完成了本應5個月才能完成的項目開發,提前實現并網發電,完美達成項目投產任務。
“原來這里的水底凹凸不平,我們光找平就用了一個多月,整個項目安裝預制樁5400根,為了確保施工進度,大家爭分奪秒,最緊張的時候,施工人員一天安裝近千塊光伏板,最終確保了項目按期投運。”齊鵬說。
構建新能源發展新格局
“并網后我們將定期做好對光伏板的清潔以及管理工作,確保光電轉換效益的最大化。”齊鵬表示,并網是點亮綠色經濟的第一步,做好后期的日常運維,才能讓項目帶來的各項效益更加長久。
據悉,壽光雙王城18MW“漁光一體”光伏發電示范項目對深化項目合作,推動市縣協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為濰坊市投資集團探索綠色低碳發展積累了寶貴經驗。
在“雙碳”目標引領下,濰坊市投資集團以創新驅動、綠色發展為核心理念,將綠色能源作為產業升級的重要抓手,加大新型儲能產業投入,重點發展液流儲能、飛輪儲能、氫儲能,力爭年內儲能項目實現新突破,推動儲能產業創新發展,助推更多綠色項目落地,構建新能源發展新格局。
新派融媒體記者:竇圓娜/文圖 王其超/視頻
通訊員:李迎曉
編輯:邢敏 祝超
一審:韓鎮 二審:劉鵬 三審:王志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