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七十年懸壺濟世,七十載杏林春暖。自濰坊市中醫院建院之初,至今已歷七秩春秋。這七十年,是醫者仁心與精湛醫術交相輝映的七十年,是無數生命在這里重獲希望的七十年。在濰坊市中醫院建院70周年之際,《岐黃薪火70年》這本承載著厚重歷史與溫情記憶的書籍,如同一把鑰匙,輕輕旋開了過往與現在的連接之門——這里有醫患之間的信任托付,有青年醫師的成長印記,也有老一輩醫者篳路藍縷的赤誠初心。這些故事,是仁術與仁心的交織,是傳承與創新的對話,更是濰坊市中醫院七十年砥礪奮進的生動注腳。自6月5日起,新派客戶端對書中的部分章節進行連載。讓我們一起銘記那些溫暖的瞬間,銘記那些為生命奮斗的身影,感受那份永恒的醫患深情。
108歲老人的“拍板”
□張振鵬
張振鵬在為患者檢查。
2020年3月6日,在濰坊市中醫院手術室內,由我主導,多學科聯合,成功為一位108歲高齡的老人實施了髖關節置換手術。在以人為本的理念指導下,我們融入中醫正骨思維,醫患雙方合力化解手術風險,成功幫助老人跨越高齡難關,為她延伸了健康長壽之路。
108歲老太冠居城區壽星
不慎遇上“最后一跤”
李思云老人當時108周歲,居住于濰坊市濰城區。
老人平素身體并無大礙,飲食起居基本能夠自理。2020年2月29日,老人在家中從衛生間走出時不慎摔倒,瞬間髖部劇烈疼痛,伏在地上不能動彈。家中子女一時驚恐慌亂起來,幾個人小心翼翼地把老人抬到床上,休息觀察一天之后發現疼痛不減,大家更加焦急,于是撥打“120”,將老人送至我們醫院。
我接診后,通過檢查確診其為右髖粉碎性骨折。在臨床上,高齡老人由于骨質疏松導致此類骨折的情況十分多見,而且對于90歲以上高齡老人來講,有“最后一跤”的說法。這是因為如果老人不能進行手術治療,保守臥床兩三個月內,持續的疼痛和活動受限,就會引發一系列諸如心肺功能降低、發熱、血栓、局部感染、褥瘡等問題,生理與心理的雙重痛苦將成為老人生命健康的考驗。
醫患雙方溝通確定方案
108歲老人親自“拍板”
在X線片下,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老人的右下肢呈現外展、外旋、短縮畸形,斷端移位明顯。診斷很明確,沒有什么困難,但接下來的抉擇,卻像一道沉重的枷鎖,壓在了我們所有人的心頭。
家屬們圍坐在診室里,神情凝重,眼中滿是焦慮與不安。他們望著我,仿佛在尋找一根救命稻草。我深吸一口氣,緩緩開口:“診斷很明確,但接下來的治療選擇,卻是個難題。保守還是手術?如果選擇手術,又該如何化解那些潛在的風險?”
我的話音剛落,診室里陷入了一片沉寂。家屬們的臉上寫滿了困惑與掙扎,他們相互對視,卻找不到答案。我能感受到他們內心的焦慮與無助,并陷入了沉思。作為一名醫生,我深知這個決定的重量。老人的生命安危,家屬的殷切期望,都壓在我的肩上。我告訴自己,不能退縮,必須為老人找到一條生路。
通過檢查,老人除了不可避免的骨質疏松之外,還存在心功能不全,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且脈壓較大,肝腎功能異常及低蛋白血癥,白蛋白僅26g/L,再加上此次創傷對老人的打擊,使得血紅蛋白一度下降到69g/L,這些狀況大大增加了手術及麻醉風險,稍有不慎,老人就可能下不了手術臺。
時間不等人,我們立即組織了多學科會診。經過綜合評估,我們一致認為老人體內器質性病變問題較少,身體條件通過術前中西醫結合支持治療可以改善,同時,運動醫學科所依存的大骨傷科是國家臨床重點專科,關節置換技術積淀深厚,高齡老人關節置換經驗豐富,所以,手術是目前唯一能夠化解“最后一跤”的治療手段。
進一步討論后,我們認為,手術治療可選擇髓內固定或者髖關節置換。髓內固定依然需要較長時間的臥床修養,髖關節置換三天內即可下地行走,能夠迅速擺脫骨折創傷帶來的問題。綜合考量,髖關節置換最適合老人健康需求。
家屬在傾聽治療意見之后,既想積極治療,又擔心手術風險。在商討過程中,我把情況告訴了老人。
沒想到,老人聽后當即“拍板”:“做手術,冒點風險也值得,出了問題不賴大夫。”老人的話,猶如把沉甸甸的信賴交到了醫生的手中,我暗自發誓,為了這份信任,必須全力以赴。
最終,在手術方案討論中,我們為老人確定了多學科聯合,術前體質改善支持,髖關節置換及粉碎性骨折部位固定的手術治療方案。
多科聯合為老人保駕護航
手術刷新全省高齡紀錄
術前,我們對患者采用中藥外敷內服,實現骨折部位化瘀消腫、體內潤腸通便之效果;聯系輸血科為老人進行輸血支持,補充白蛋白,改善體質指標;心血管病科、麻醉科、骨傷科專家進行多學科會診,確保生命體征平穩,為順利手術打下基礎。
2020年3月6日,老人被推入手術室,運動醫學科、心血管病科、麻醉科等專家團隊已經做好周密準備,手術室護士提前梳理術中事宜,切實做到萬事俱備,確保遇到任何問題都能從容應對。
老人生平第一次進手術室,為了消除她的惶恐,手術護士握著老人的手,通過談話轉移注意力。看到護士臉上暖暖的笑容,老人情緒放松了不少,生命體征也平穩下來。
麻醉順利實施,手術順利開啟,各項檢測平穩進行……時間就是一切,大家默契配合,注意力集中統一,一切顯得緊張而有序。手術室里,除了儀器的“滴答”聲和團隊成員之間應答聲,沒有任何多余的聲音。
我作為主刀醫生,完全沉浸在手術之中,憑借豐富的經驗和靈巧的雙手,完成了骨折部位切開、損傷清理、粉碎性骨折固定、植入人工髖關節等一系列動作,整個過程扎實利落,僅用30分鐘就完成了主要手術步驟,整臺手術一氣呵成。
老人術后第1天開始坐起吃飯,第2天可下床短時站立,第3天借助步行器就能夠緩慢行走。這一切預示著術后老人的康復非常順利。
每次查房,老人總是緊緊握著我的手,感謝我為她治好了病。老人的子女們也終于放下心來,病房里重新恢復了往日四世同堂的幸福時光。
經過術后十幾天的康復觀察,老人恢復良好。2020年3月19日上午,在家人的陪伴下,在大家的祝福中,老人順利出院回家了。
口述者簡介
張振鵬,濰坊市中醫院關節骨二科(運動醫學科)主任,主任醫師,醫學碩士,第七批濰坊名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十一五”重點專科骨傷科重點病種關節組專家成員,承擔并參與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膝痹病、腱鞘炎的臨床診療方案制定和臨床觀察。
新派融媒體記者:王路欣/整理
通訊員:張亞男 藺健春
編輯:王首榮 祝超 李愛花
一審:慈兆慶 二審:劉鵬 三審:王志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