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的花餑餑制作技能培訓非常實用,學會了既可以平時做給家里人吃,又可以增加就業、創業能力,對我們婦女來說特別好!”社區居民張大姐笑著說。走進寒亭街道蝶園“社區微業”創意花饃工坊,專業的花饃面點李師傅正在面向居民進行花餑餑制作技能培訓,在老師的指導下,熱氣騰騰、香氣四溢的花餑餑不一會就制作完成了。
據了解,今年以來,寒亭街道持續深化“社區微業”,豐富培訓內容、創新方式方法,不斷提升轄區居民就業技能水平,拓展群眾創業就業渠道,讓就業創業服務延伸到群眾“家門口”。
為進一步優化就業服務模式,實現保就業、擴就業、穩就業,街道打通信息渠道、提供就業平臺、優化保障服務,持續開展就業“微培訓”,提供“微招聘”等服務,以社區“微”單元,激活就業“神經末梢”,釋放創業就業“倍增效應”,切實推動實現更充分、更高質量就業。
各社區聯合相關部門單位、商家店鋪、“紅色合伙人”等力量,為轄區有就業需求的群體開展手工編織、收納整理、衣物縫紉、創意花饃等技能培訓,致力于培養一批手工編織、家政服務等實用型人才,并“對口”輸送訂單,全面提升群眾就業水平。同時,充分發揮“互聯網+職業培訓”的優勢,利用社區直播間,免費開放線上職業培訓資源,著力解決因時間、地點等因素造成的限制,全面賦能轄區有就業需求的群體,提升居民就業競爭力。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實現高質量就業,不僅要就業有“術”,還要求職有“路”。街道不斷拓展就業招聘形式,打通招聘“微渠道”,利用轄區“就業小屋”“就業大篷車”等“微載體”發布招聘信息,涵蓋行政、文秘、機械加工、護理等多個行業,推動就業信息服務向群眾“家門口”延伸。同時,街道還打通直播帶崗“云通道”,邀請招聘企業HR化身“主播”開展線上就業答疑服務,為企業和求職者提供“雙向奔赴”的平臺,解決企業“找工難”和居民“求職難”的矛盾問題,讓群眾“足不出戶”就能找到滿意的工作,實現好工作“觸屏可及”。
自“社區微業”模式實施以來,累計開展就業培訓服務120余場,帶動“寶媽”、困難人群、殘疾人群、下崗職工等群體實現穩就業。下步,街道將持續打通基層就業服務“最后一公里”,推動“社區微業”模式走深走實,著力提升居民幸福感、獲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