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下午,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第三屆山東人才創新發展大會暨第十三屆“海洽會”的有關情況。山東省委組織部副部長龔文東表示,近年來,山東聚焦重點產業、關鍵領域,不斷優化人才發展戰略布局,持續加大人才引育創新力度,精準配置要素資源,充分釋放人才引領發展效能。
記者從發布會上了解到,山東著力構建“2+N”人才集聚雁陣格局,全力創建濟青吸引和集聚人才平臺,以海洋、先進制造、現代農業三大領域為重點,加快濟南“一廊二區一城”、青島“三廊”核心區布局,統籌實驗室、高水平大學、科研機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和科技領軍企業等人才平臺載體布局建設,打造全球開放的創新創業生態體系。布局淄博、煙臺、濰坊、威海等4市作為首批人才集聚節點,與濟青聯合打造人才高質量發展軸帶。開展人才引領縣域高質量發展試點,分別在16市選取1個有條件的縣(市、區),因地制宜探索縣域人才集聚、產才融合的新路徑新機制。
在深入推動“四鏈”融合發展方面,山東創新實施以人才鏈為總牽引,優化教育鏈、激活創新鏈、服務產業鏈的“四鏈”融合發展機制,構建“1241”支撐體系,建立“四鏈”融合監測評價體系,有針對性加強和推進融合工作。面向海洋、先進制造、現代農業等重點領域、448家重點單位,聯動征集人才引進、培養供給、技術攻關等各方面需求4.3萬個,開展急需緊缺人才引進、產教融合協同育人、科創資源精準配置行動。圍繞加速推動人才創新成果向新質生產力轉化,打造山東科技大市場,累計培養技術經理人7997人,常態化舉辦“技術經理人山東行”活動,深化實施“金潤工程”,累計發放“人才貸”109.81億元,提供“人才險”80.11億元,通過“人才板”助力204家人才企業掛牌、實現融資5.72億元。
山東還開始布局建設高等教育共同體,支持中國海洋大學、山東農業大學、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山東第一醫科大學(山東省醫學科學院)牽頭,建設現代海洋、現代農業、新一代信息技術、醫養健康4個高等教育共同體,加強有組織培養拔尖創新人才、有組織推進科技創新、有組織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促進創新要素在人才、教育、產業、創新各鏈條之間自由流動和高效配置,提升人才供給自主可控能力,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產出一批重大創新成果。截至目前,4個共同體已與49家省外高校院所、47家省內企業建立合作關系,聯合引進國家級領軍人才31人,預計年內將新建新興專業15個以上,破解關鍵技術20項以上、實現成果轉化交易額5億元以上。
另外,山東聚焦重點領域實施泰山人才工程,突出服務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新型工業化、數字經濟等,推動向重點領域傾斜,明確了學科、產業2大類62個關鍵領域,通過實施配額制、團隊專項、藍色人才專項等給予重點支持。近兩年遴選的泰山學者、泰山產業領軍人才中,屬于省委、省政府重點支持建設學科平臺人才占比達到70%,屬于11條標志性產業鏈的人才占比達到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