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派訊 五月的高密大地上,紅高粱正破土而出,聶家莊的老作坊里依然熱火朝天。村民們手中的紅泥在陽光下迅速塑形,彩筆勾勒間,一只只昂首咆哮的“泥叫虎”躍然眼前。這些看似樸拙的泥疙瘩,不僅承載著穿越百年的鄉土記憶,更在新時代蛻變為帶動農民致富的“金疙瘩”。
聶家莊泥塑,粗獷夸張、簡練概括,格調大紅大綠,其代表形象“泥叫虎”,是全國泥塑藝術中獨具型、色、聲、動四大特點的泥塑品種,以造型大膽夸張,稚拙憨樸,著色鮮艷醒目,表神寫意,加之能動、會叫的獨特技藝,賦予了中國傳統泥塑藝術別具一格的東方神韻,2008年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據史料記載,明萬歷初年,聶家莊開始有人靠制作“鍋子花”謀生,并把裝火藥的泥坯塑成娃娃型,煙花放過之后可再當玩具或裝飾品擺設,引得眾人爭相仿效。后來民間藝人不斷創新,用泥做成各種動物形象,加之“虎崇拜”文化的影響,聶家莊泥塑代表形象“泥叫虎”由此誕生。
聶家莊泥塑代表作品“泥叫虎”
“聶家莊泥塑的制作工藝考究,以‘泥叫虎’為例,其制作可分為取土、和泥、塑像、翻模、修模、制坯、修坯、裁皮子、制哨、接糊、涂粉、著色等12道工序?!眹壹壏沁z代表性項目聶家莊泥塑濰坊市級代表性傳承人聶鵬介紹說,特別是著色環節,泥塑藝人充分融合高密撲灰年畫的技巧,將其工藝廣泛運用于泥塑制作過程中,形成了濃郁的地方風俗特色。
近年來,高密市依托當地豐厚文化底蘊,將非遺“手造”與鄉村振興相結合,以保護、傳承、利用為主線,著力發展教育研學、文化旅游、文創展示、電商直播等多種業態,深度開發傳統工藝和鄉村旅游模式,不斷激發鄉土文化的創新活力,讓指尖技藝轉化成“指尖經濟”。目前,以聶家莊為中心,帶動周邊村莊共120多名泥塑藝人集體加入到合作社制作泥塑產品,每年僅“泥叫虎”一種產品即可生產40萬個,泥塑產品年銷售收入1000萬元以上,帶動村集體平均增收20萬元以上,走出了助農增收、助力鄉村全面振興的新路徑。
新派融媒體記者:于哲/文圖
編輯:朱明潔 張興紅 李麗雪
一審:姜健 李敬友
二審:孫瑞永
三審:王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