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派訊 在濰坊昌樂縣鄌郚鎮,一排排現代化企業廠房內流淌的不僅是機械的轟鳴,更有躍動的音符和飛揚的旋律。這里,是電吉他產業版圖上的璀璨坐標——全球每三把電吉他中,就有一把從這里誕生。
昌樂昌韻達樂器有限公司的現代化生產車間內,工人正在制作電吉他。
每天,來自北美、非洲的優質木材,與我國浙江、廣東等地的樂器配件,在這里“風云際會”。在制琴匠人的精雕細琢下,化作一把把奏出美妙音符的電吉他,最終抵達全球樂手的懷抱。
鄌郚鎮,如今已是一座名副其實的“吉他小鎮”。50余載光陰流轉,這里從簡陋的鎮辦樂器廠起步,到如今昌韻達、雅特、大唐樂器等企業百花齊放的格局,本土企業如繁星崛起,構建起一條高效運轉的產業鏈。全鎮樂器生產及配件加工企業108家,各類從業人員5000余人,年產電聲樂器200萬把、配件500萬套,年營業收入突破10億元。數字背后,是鄌郚人以雙手打磨出的“中國電聲樂器產業基地”的榮耀,也是“全國特色景觀旅游名鎮”的文化底色。40%的全國產量占比、130多個國家的銷售版圖,讓這座小鎮以吉他為語言,向世界傳遞“濰坊制造”的鏗鏘力量。
鄌郚鎮代表性的電吉他品牌——雅特電吉他。
曾經,鄌郚的電吉他生產出來以后,大部分都是貼牌銷售,利潤的“大頭”被品牌方賺走。為改變這種局面,鄌郚鎮以創新為刃,切開產業升級的新路徑。山東雅特樂器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趙衛國介紹:“近年來,各企業紛紛加大研發投入,創建屬于自己的品牌,推動產業從‘貼牌’生產向自主品牌提檔升級?!?/span>
目前,鄌郚鎮已培育出了“雅特”“德魯拉”等40多個本土品牌,擁有35項專利、42項版權,產品暢銷歐美、日韓、澳大利亞等國家和地區。今天的鄌郚電吉他,又站在個性化定制的新風口。批量化生產的電吉他平均每把能賣到三四百元,而定制化產品,每把價格在2000元到10000元之間,有的單價甚至能達到10萬元以上。當“中國設計”與“中國品牌”成為國際樂手的新寵,鄌郚吉他完成了從“制造”到“創造”的華麗轉身。
昌樂縣樂器產業發展中心集展覽展示、手造體驗、商貿物流、文藝演奏等功能于一體。
鄌郚的吉他故事,遠不止于制造業的成功。鄌郚鎮將吉他產業作為文化名片精心培育,為“吉他小鎮”注入深厚人文內涵。自2009年起,鄌郚鎮連續舉辦15屆產學研用高峰論壇、13屆全國電吉他大賽、2屆魅力鄌郚音樂節。2024年,昌韻達電吉他等3個產品入選“山東手造·優選100”名單,雅特牌電吉他GW-2被評為第三批“好品山東”品牌。
昔日濰坊的鄉村小鎮,如今以躍動的音符與世界緊密相連。鄌郚吉他產業,憑借深厚的積淀、不懈的創新和宏闊的視野,正持續奏響“濰坊制造”強音。
新派融媒體記者:于哲/文圖
通訊員:張躍增
編輯:趙越 王潔鈺 宮海娜
一審:姜健 李敬友
二審:孫瑞永
三審:管延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