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在線
青年是中華民族的未來和希望,然而在競爭激烈的當代社會,青年人普遍面臨著越來越多的人際交往、情感、學業負擔、擇業就業等壓力,心理健康狀況問題已成為制約青年一代成長成才的重要因素之一。為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時代青年人心理健康工作,提升青年人心理健康素養,特開設青年人心理健康專題欄目,邀請權威機構心理專家走進直播間,開設“心理小課堂”普及心理學知識,同時開通樹洞郵箱答疑解惑,通過廣播的傳播力,幫助青年人正確認識自我、關注自我心理健康,學會心理調適的基本技巧,化解心理危機,激發學習內在動力,建立和諧人際關系,提高心理素質、完善人格,塑造自尊、自愛、自律、自強的優良品格,培養樂觀向上的心態,能量滿滿地迎接未來!
本節目由濰坊市融媒體中心、濰坊市衛健委、濰坊市教育局聯合傾力打造。每周二、周六22:00 FM89.9新聞廣播首播,同日23:00 FM107交通廣播、FM88.1音樂廣播重播。
本期嘉賓
何敏,濰城區健康街小學心理健康教師,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家庭教育指導師,濰坊市最美家庭教育志愿者,擅長解決兒童青少年學習困難、親子關系問題、學習動力激發、青春期問題等。
拒絕敏感正在慢慢加深當代年輕人的焦慮,很多人因為害怕被拒絕,遇到了各種問題。為什么“被拒絕”看上去如此可怕呢?其實,害怕“被拒絕”并不是你的錯!本期節目邀請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何敏教您擺脫“拒絕敏感性”的行為模式,改善人際關系,做真實的自己。
如何調整好自己的心態,讓自己不那么害怕被拒絕?
1、 認知重構:接納與視角轉換
承認敏感情緒:正視自己對拒絕的恐懼,這是突破心理障礙的前提。
重塑拒絕意義:將拒絕視為篩選機制與成長契機,而非對個人價值的否定。
弱化災難化想象:避免過度解讀為“全盤否定”,嘗試尋找客觀解釋(如時機、對方狀態等)。
2、即時應對:情緒管理技巧
轉移注意力焦點:被拒后觀察環境細節(如對方衣著、物品擺設),減少對尷尬感受的反復回想。
快速平復技巧:深呼吸、冥想或短暫離開場景,避免情緒升級。
3、心理建設:強化內在穩定性
每日自我肯定:通過鏡子練習、記錄成就等方式,強化“我值得被尊重/愛”的底層信念。
降低事件權重:運用“課題分離”思維——他人拒絕可能與其需求相關,與你的價值無關。區分“重要他人”與普通關系的拒絕,允許自己在重要關系中被拒時適度悲傷。
4、溝通與支持系統
提升溝通效能:清晰表達需求,同時練習接納反饋。減少因信息錯位導致的誤解型拒絕。
建立支持網絡:與親友保持深度聯結,在受挫時獲得情感支持與多元視角。
5、長期視角:與拒絕共生
積累脫敏經驗:主動嘗試小范圍被拒場景(如提出微小請求),逐步降低敏感閾值。
專業援助:若已影響正常生活,尋求心理咨詢,通過認知行為療法等系統性改善。
拒絕的本質是人與事的不匹配,而非對人的否定。每一次拒絕都在推動你靠近更契合的選擇,學會與之共處,方能拓寬人生的可能性邊界。
來源:新派網官微
編輯:張萌
一審:張萌 二審:李婕寧 三審:姜健